每個人都承認表揚的力量遠勝過批評的作用,可家長們在這方面容易犯一些明顯的錯誤,根據我的咨詢經驗總結如下:
一、偶爾幾次的表揚被長期的批評所淹沒。
連父母都看不出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美好之處,孩子的自信程度和進取心可想而知。父母要求高,表揚的閾值也特別高,不達到父母心中的預期,孩子在這之前的所有努力和嘗試都看上去是沒有色彩的。容易讓孩子們心灰意冷后不再有想攀爬的動力。偶爾的幾次表揚讓孩子覺得受寵若驚,不敢相信。他們更愿意相信父母批評的語言,因為很簡單:已經習慣了批評的耳朵讓表揚聽起來不舒服,更確切的說是聽起來讓人不自在。
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將來的人際交往中面對別人的稱贊不上心,不能真正接受,認為別人都是在奉承自己,說客套話,但對別人的批評很在意,覺得那才是自己的真實情況。
如果你屬于這樣的家長,那么我建議你在看完了以下的幾條經驗后,反思一下自己的育兒方式。盡量減少批評的次數,增加表揚的頻率,讓孩子花一個月的時間,逐漸逐漸地習慣表揚的聲音,然后再花一個月的時間去習慣表揚的內容,在大腦內重新建立一下對表揚的條件反射。
二、表揚的意思不單純。
常見的例子:“雖然你沒有好的成績,但是你與人交往的能力強?!被蛘摺澳氵@一點表現的很好,要是學習好一些就更好了?!边@樣的表揚屬于變了味的表揚,屬于低效度的強化,通常是善于焦慮和要求型的父母慣用的手法。還有一種是聽起來更像是批評和諷刺的表揚,則是更不可取的。
孩子們很敏感,能聽出這種表揚的潛臺詞和對他們的要求。這樣的表揚讓他們即使在做得好的時候,也時刻保持對自己做不到的、做不好的地方的關注度。人總有做的不好的時候和地方,那就更難以學會單純地享受某個好表現給自己帶來的快樂。成功的快樂很短暫,很可能就是被父母的這種類似的表揚給打斷了。變了味的表揚也成為孩子和父母情感交流的隔板,孩子要學會在父母面前掩蓋缺點,偽裝自己,長大后通常報喜不報憂,親子之間親密度低。
父母需要從自己做起,打擊“摻了假的表揚”。真正的起到強化效果的表揚只關注積極面,消極面即使看到了也不在意,才是聰明的父母。以剛才的例子來論,直接說:“你與人交往的能力真強,媽媽覺得你很厲害?!薄澳阍谶@方面做得不錯?!倍紩尯⒆釉诜e極面上越做越好,積極面的逐漸發展,能夠讓孩子建立很好的自信心,不會因為某方面做得不夠好就在他人面前自卑。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心和快樂的習慣,充分享受自信的快樂,成功的父母不過如此。